最近台灣電子媒體常舉辦「兩岸關係」的座談(談話性節目),參與的多為社會名流、學者專家,受到社會高度重視,影响至鉅。稍有偏失,就會造成國家、人民重大傷害!我個人從將近卅年前,因職務需要,關心「兩岸關係」,退休後仍習慣性繼續留意,從未間斷,多年累積,或有「愚者一得」,願誠懇的、善意的向談「兩岸關係」的“名嘴”,說幾句真心話,藉供参考。
〈1〉「兩岸關係」巳不再是“漢賊不兩立” 的時代: 最近上述談話性節目,常出現〝漢賊不兩立〞,〝仇匪、恨匪〞的說法,其實,這是三、四十年前實施反共教育的術語。從民國七十六年(西元1987年)蔣經國總統宣佈「解除戒嚴、開放兩岸探親、交流」,接着,於民國七+七年(西元1988年)廢除「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」,乃至以後日益增長的經貿交流,直到國民党重新執政,馬總統推動三通、直航,簽訂多項經貿協定,特別是最近的「兩岸經貿合作框架協定」(ECFA)。前不久兩岸領導人先後發表所謂兩岸關係ナ六字箴言:中國大陸提出“建立互信,擱置争議,求同存異,共創雙驘”
我們亦表示“正視現實,建立互信,求同存異,共創雙驘” 現在再說“漢賊不兩立” 、“仇匪、恨匪” 似乎有些突兀。
(2)美國人的政策言行,多在維護美國國家利益: 美國從不諱言美國政策的决定,是以美國國家利益為前提、為基礎。台海兩岸「敵對」的維持現狀,最符合美國國家利益,既不會挑起兩岸戰火,讓美國左右為難,甚至掉落火坑,無法自拔;又可以替美國牽制大陸、守往前哨;同時還可以出售大量退役廢棄之軍火,賺取台灣外滙,一舉多得,何樂而不為!
也許有人以為利用中(大陸)美矛盾,暫圖苟安,甚至獲取某些利益,未賞不可,不過我們也必須考慮,一旦美國為求更大、更高利益,棄我而去,像民國卅八年(西元1949年)發表《中國政策白皮書》;民國六十八年(西元1979年)一夜之間,斷交、廢約、撤軍一樣,屆時我們可以運用的籌碼盡失,我們將何去何從?
(3)中國大陸“和平崛起” 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: 中國大陸自鄧小平先生於1978年提出「改革開放」,卅多年來
,國家建設,經濟發展,突飛猛進。眼看她快速地超越過全球七大工業大國(1995年超越加拿大,2000年超越意大利,2005年超越法國,2006年超越英國,2007年超越德國),目前巳超越日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。全球知名,總部設在紐約的高盛公司預估2027年中國經濟實力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。
早年,國際間並不看好中國大陸經濟發展,90年代世界上就瀰漫着「中國崩潰論」的氛圍,當時我們李前總統就常預測中國大陸將在什麼時候崩潰。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美籍華人章家敦寫的《中國即將崩潰》。可是,若干年後,大陸不旦未見崩潰,反而發展更加快速,於是又出現《中國威脅論》,像美國人威亷、歐
佛 (
W illiam overholt)1996年在美國出版的《The
rise of
China》,台灣版就譯成《中國威脅》,另外有我們政戰工作同仁吳建德先生1996年四月出版的《中國威脅論》在台灣也很有代表性。直到2009年世界金融海嘯,中國大陸不僅幫助美國、更帶領世界走出世紀金融危機。如今國際流行的是“中國模式如何主導21世紀”
代表性的著作有美國人約翰‧奈思比(John Naisbitt)寫的《中國大趨勢》,和英國人馬丁。雅克寫的《當中國統冶世界》。究竟未來卅年中國大陸如何變化,要看中國大陸領導人的智慧,和中國人的命運
。西方學者保羅‧肯尼迪(Paul
Kennedy)說“一個國家行使和保持全球主導權的能力,最終取决於生產力”
。 經濟實力是政治、軍事乃至文化的基礎和動力。中國大陸的經濟實力,是俱體的事實,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,近在咫尺,擺不脫,也搬不走,如何面對因應,必須急早籌謀,千萬不能掩耳盜鈴。
(4)「軍事互信機制是預防突發戰爭的安全閥: 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,是預防因誤會、誤解或誤判,“擦槍走火” 發生意外的戰爭,以保障人民生命、財產安全,維護社會安定、穩定狀態。社會大眾,基本上應該不會有任何反對意見,我以為祇有美國朋友會担心:一旦軍事互信機制建立,兩岸敵意消除,如果,進而促成了兩岸領導人都曾聲稱過的“建立互信”
台灣對大陸的「牽制」作用,將完消失,出售武器也不再有正當藉口 ,當然會傷害到美國國家利益。
政府也許有某種「難言之隱」,說“建立軍事互信機制,目前時機尚未成熟”
我們當然理解; 民間乃至退伍軍人、高級退休將領,懷着愛國情操,不違背政府法令,符合國家政策,不「越殂代庖」前往大陸進行「交流」,建立情感,減少敵意,消除「戰爭」隱憂。似乎不必過份苛責!
(5)中國大陸「改革開放」以後的「統戰」意義: 中國大陸在毛澤東時代,「統戰」的確是中國共產党乃至國际共產党「不斷鬥爭論」思維下的產物,毛澤東曾說:中國共產党革命的三大法寳「統一戰線、武装鬥爭、黨的建設」。含有高度的陰謀、鬥爭意味;可是,從鄧小平先生領導的「改革開放」以後,已經消除了這種鬥爭的思維和作法,鄧小平先生曾公開宣佈“目前中國社會的矛盾,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後的社會生產力的矛盾,故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,逐步達到共同富裕的目的”
。大陸統戰部門今天所做的工作是:協調ユ作、團結工作、和諧工作、建立情感工作。
國軍將領,幾經戰爭洗禮,軍事訓練,很多都從軍、從政多年,思維判斷,國家立場,軍人氣節,不容置疑。縱使出入大陸統戰部門,也不會失格、失態,應該可以不必過份擔心。
總而言之,談「兩岸關係」,儘管我堅信台灣同胞對中華文化的堅持,血緣親情的確認,不會動搖,但是經過李登輝、陳水扁先後廾年,從教育、文化上刨根換土,對「兩岸關係」的確造成諸多障礙。
突破之計,我個人非常認同、支持前幾天《聯合報》一再提出的“世界上祇有一個中國,中華民國、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中國的一部分,中國領土主權不容分割”。在這個前提下,經濟、軍事相互支援,政治、外交共通参與。
當然這是一個非常複雜、艱鉅的政治工程,但是「有志者,事竟成」,衹要兩岸執事諸公有誠意,有耐心,有毅力協商推動,必能成功,甚至開創更高、更好的局面。
我虔誠的呼籲兩岸領導人和相關人士,能夠以當年鄧小平先生提出「改革開放」時的勇氣、智慧和創意,完成這個理想,讓我們和我們的子孫真正享有「21世紀是中國人世紀」的榮耀。(2010年7月)

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