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席,各位貴賓,在座的黄埔師生、子女、兒孫:
第三屆「中山黄埔兩岸情」論壇,今天在中國大陸上海市隆重召開了。
這個論壇是由於黄埔精神,在台灣遭到李、扁20年的冷漠、分化,極度式微,欲振乏力的狀況下,於2010年5月假台北艱辛創辦的。我,作為創辦人之一,以94歲高龄,能有機會再次出席,親見第三届論壇,出席校友暨後代的壮大陣容,與論壇埸景的空前盛况,感到格外興奮。當時的心情又上心頭,我忍不住要重申當年創辦「中山 黄埔 兩岸情」論壇的動機和主旨:是要“繼承 國父思想,發揚黄捕精神,維繫校友情誼,謀求兩岸同胞福祉”。願所有黄埔師生暨親屬後代,繼續努力,以求贯澈。更盼望兩岸领導階層惠予支持,使黄埔精神能薪火相傳,發揚光大!
記得去年2011年,在北京参加第二届論壇回到台北,有人以不屑的口吻問:「什麽黄埔精神?」
我願在這裡誠懇而莊嚴的答覆 :「黄埔精神是犧牲精神,是负责精神、是團结精神」。就憑黄埔精神,我們曾以500支步槍,敉平所有割據的軍閥,统一全國。就憑黄埔精神,我們曾以極劣势的装備,與世界顶级强權,日本帝國主義纏鬥八年,赢得最後勝利。光復台灣。今後我們将以黄埔精神,繼續推進台海兩岸和平發展,完成國家统一。
早年,金門大擔島 “三民主義统一中國” 與厦門大學附近海邊 “一國兩制 统一中國” 的標語,在硝烟烽火中相互屹立對峙,如今己成為兩岸、乃至國際亮麗的觀光景點,這個事實嚴肅的證實了:國家统一,是兩岸一贯的共同目標。兩岸近在咫尺,相隔一衣带水,彼此關係如鱼與水,大陸固然不能没有台灣,台灣同樣不能没有大陸,兩岸之間,無論就:血统、文化、語言、文字、風俗、習惯、宗教信仰、歷史淵源、地理還境,乃至經濟與戰略關係等,諸多因素,分析考量,都必须及早謀求统一。
有人說: 「兩岸分治多年,目前政治制度、社會風氣、法治精神,乃至人文素養,仍有很多差異,國家统一時機,目前尚末成熟」,誠然,也許此時此刻,並非立即统一的最佳時刻,不過我們說的是
“目標”, 既然是目標,當然不是今天、明天就可以達成,,必须假以時日,努力追求。我们記得經國 先生說的 「時代在變、潮流在變、環境也在變」 我們剛到台灣的時候,台灣没有今天的水準,改革開放之前的大陸,和今天的大陸,更是天壤之别。目前兩岸之間確有若干矛盾,但必须肯定也有更多共同利益,矛盾不應糾纏不休,利益當须發揚光大。盼望兩岸共同努力。追求進步。達到能相互接纳的水平。
“時機”乃人為的、可變的,客觀因素,兩岸必须有所作為,積極營造。.
我非常敬佩兩岸當前领導人的英明,近四年來共同堅定的堅持
“92共識” ,並先後相互提出 “建立互信” “求同存異” 的共同概念。我誠懇希望兩位领導人能”百尺竿頭,更進一步”,效法當年鄧小平 先生 ”改革開放” 時候,諸多創意與魄力。相互協商,在 “92共勢” 舆 “求同存異” 的基礎上,創立一個國家统一的雛形,簽定: “世界上祗有一個中國 (各自表述:,對外共稱中國) 兩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,中國的领土主權不容分割。在這個前提下,兩岸各自维持现状,軍事、經濟相互支援,國際外交共同参與,繼之以良性互動,逐步實现國家统一之目標” 。如此協議,對抗内,兩岸變動影響不大,並可樽節軍備支出,彼此提供軍事安全保障。對外,可根本杜绝列强覬覦、分化。爾後随兩岸進步發展状况,逐步推展,循序漸進,完成完全之统一,期共同弘揚中華文化,維護民族利益,創建人類福祉!
黄埔師生、後代,團结,加油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